当前位置: 首页 >党政建设

深入学习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农业引领全面转型发展专题辅导报告

2016年11月11日,市农委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召开了“深入学习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 推动农业引领全面转型发展专题辅导报告会”。报告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总要求,准确把握“用国际化视野”“站在国家平台”谋划推动盘锦建设的工作总要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部署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实现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在全面转型发展大局中,把集体和个人摆进去,找准工作突破口和着力点,切实把滨海新盘锦建设的工作思路转化成工作套路,把滨海新盘锦美好的目标愿景内化成工作动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走内涵式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引领全面转型发展。市农委党组书记、主任梁建柏同志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辅导。
一、深刻认识市第七次党代会的重大意义
(一)以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要求为统领,指明盘锦发展大方向
市第七次党代会鲜明的特征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为统领指明了盘锦发展的大方向。高科同志在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更具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滨海新盘锦。我们要建设的滨海新盘锦,是市域经济强、全体百姓富、整体环境优、城乡人文美的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是融入湿地、面向海洋、傍依河流、牵手城市、链接乡村的全域化美丽家园,是对话世界、开放包容、和谐合作、向上向善宜居宜业宜游的多元化幸福驿站”的奋斗目标,描绘了一幅大家能够看得见、体会得到的生动画卷,这是盘锦实现全面转型、走向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的重大决策,有利于盘锦在新阶段实现新突破,拓展新空间、有利于盘锦在新时期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二)“两大工作要求”指明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把握盘锦发展大势
高科同志在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始终坚持用国际化视野谋划盘锦发展、站在国家平台推动盘锦建设。”这“两大工作要求”指明了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把握盘锦发展大势。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盘锦市基本完成了由内陆资源型向沿海开放型的转变,实现了由油气采掘业一元独大到多点多元支撑的转变,全域一体化发展走在了全省及至全国前列,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盘锦发展的框架已经拉开,已经站上了可以发挥综合优势的新起点,实力活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视野宽度决定工作质量,工作高度决定发展速度,新时期坚持“两大工作要求”谋划推动盘锦发展,有利于盘锦释放后发优势,实现先发引领,有利于盘锦涵养大格局,干成大事业。
(三)以人民为中心,赋予各县区,经济区开发开放更大的历史责任,指明盘锦实现全面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市第七次党代会上的一大亮点是,高科同志首次强调:“我们要强化全域临港、全面开放意识,昂起辽东湾这个龙头,摆起辽河口这个龙尾,舞起各县区这个龙身”,赋予了各县区、经济区开发开放更大的历史责任,做出了建设宜居开放新港城、创造休闲便捷新生活、营造绿色循环新生态的制度安排,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向着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迈进,全心全意促进人民幸福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在做大发展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全市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二、深刻领会市第七次党代会的重要精神
(一)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要求是建设滨海新盘锦的行动指南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为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理念正确才是根本性的正确,理念错误将会导致根本性的错误。大家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要求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是实践工作中的根本遵循,是建设滨海新盘锦的行动指南。五大发展理念各有侧重,其中创新发展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解决的是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解决的是公平正义问题。在推进滨海新盘锦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紧紧跟上新一届市委谋划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统一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认识。一是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科技、产业、企业、市场、产品、业态、管理等方面创新,让投资和创新共同发力。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发展实体经济为根本,优化经济、产业和产品结构,让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转型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是坚持开放发展,从问题出发倒逼改革,积极建设有为政府,全面形成有效市场,从改革切入促进开放,丰富双向开放内涵,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五是坚持共享发展,推进沿海与腹地联动发展、现代城市与宜居乡村一体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提出的“四个着力”要求,结合辽宁省委形成的一系列工作安排以及市委、市政府“四个着力”全链条部署,在工作实践中持之以恒的抓好落实。
(二)描绘出滨海新盘锦建设的美好愿景
新一届市委把更具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滨海新盘锦,描绘成三层意思,一是要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二是要建设全域化美丽家园;三是要建设多元化幸福驿站。这个目标既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全市人民共同参与的目标,更是我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正在推进实施的一项最大工程。市第七次党代会描绘的滨海新盘锦,既是长远工作目标也是当前的工作任务。如何把这个目标转化成一项项具体任务,如何用一项项任务的完成来推动实现这个目标,两者是辩证关系。所以,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代会各项工作任务,我们每一名同志要站在全市发展大局首先对滨海新盘锦的目标愿景有一个准确把握。
第一,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是新时期盘锦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
我们要建设的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其着眼点就是立足辽东湾新区东北对外开放新平台、推进全域沿海开发开放的国际化进程,其核心内涵就是建设发展强劲、经济发达的实力之城,这一定位让滨海新盘锦的发展战略更明确、发展目标更具体。
——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从发展战略上看是国际化。城市的国际化,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大趋势。世界上一些发达城市,包括国内许多中小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宏伟目标。盘锦提出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是建市32年来,特别是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推进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基于盘锦现有条件、发展优势和发展趋势提出的。
一是区位优势持续强化。近年来,我市依托辽东湾新区推进沿海开发开放,实现了由内陆向河流再向海洋的飞跃。特别是,盘锦作为全省唯一同时跻身“辽海欧”“辽蒙欧”和“辽满欧”三大通道的节点城市,成为东北及蒙东地区最近出海口,形成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基础,打开了通往国际舞台的大门。
二是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经过这几年的建设,以港口为核心的公路、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一批公共设施相继建成,盘锦城市功能和品质今非昔比。目前,我市拥有的良好基础设施优势进一步释放,具备了实现城市发展质的变化的坚实基础。
三是主导产业发展强劲。中国兵器、忠旺铝业、中储粮等项目相继落地,长春石化、北燃公司、和运橡胶等项目陆续投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在全省率先突破千亿规模,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部分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盘锦的产业发展已经站上了新的起点,具备了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基础,为盘锦瞄准更高目标、向国际化城市迈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旅游产业蓬勃兴起。“红海滩+”产品体系日益完善,红海滩旅游度假区发展态势良好,休闲观光、养老度假、乡村民宿等特色旅游业方兴未艾。盘锦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国际红海滩湿地特色旅游目的地、辽宁省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初具雏形,旅游业为盘锦走向国际化起到了锦上添花的积极作用。
在“十三五”期间,我市还要通过国际化的旅行社和旅游公司,引国际游客来盘,这个目标很快就会实现。国际化将是盘锦未来发展的关键词,是盘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盘锦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定信心、逐步推动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开放合作环境和城市品质等方面的国际化,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国际化的思维和国际化的行为,立足实际完善国际化基本要素,着眼长远努力成为全国发达城市的生力军。
——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从发展规模上看是中等、从发展目标上看是发达。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跨过1万美元大关,就意味着经济的优化和社会的平衡。比如韩国、日本、新加坡,在达到这一标准时,国家的产业升级、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都随之达到了较高水平。盘锦作为一个中等规模城市,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城市,而盘锦的发展状态和百姓的基本感受也能够验证我们发展的真实水平。我市提出建设中等发达城市就是要基本保持现有规模,在综合实力上达到发达水平,实现城市形态、人的行为质的变化,真正进入到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行列,具体体现在:
一是在经济发展上,实现市域经济强。要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力争GDP年均增长7%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相匹配,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是在人民生活水平上,实现全体百姓富。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教育、文化、卫生、社保、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就业更加充分、收入水平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更加富庶,更有获得感。
三是在生态环境上,实现整体环境优。要持续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天蓝水绿、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的生态盘锦。
四是在社会发展上,实现城乡人文美。要建立全社会信用体系,扎实推进和谐盘锦、平安盘锦、法治盘锦建设,蝉联全国“长安杯”,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人的素质、城市品质、文化底蕴实现质的飞跃。
第二,建设全域化美丽家园,是新阶段全市人民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选择。
建设全域化美丽家园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战略工程。在市第七次党代会闭幕的第二天,全市就召开了宜居乡村工作汇报会,进一步阐明了建设全域化美丽家园的深远意义,明确了继续巩固提升的重点工作和落实要求。这是我市建设一个融入湿地、面向海洋、傍依河流、牵手城市、链接乡村的全域化美丽家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全域化美丽家园,就是着眼于4071平方公里土地和140万人口的全域,在宜居乡村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上,依靠盘锦得天独厚的湿地、河流、海洋等自然环境,把美丽盘锦装扮得更加美丽,推动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一体化发展。
——融入湿地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让生态文明成为最鲜明的乡村坐标、城市地标。湿地是盘锦的名片、也是盘锦的高度,更是我们的青山绿水、金山银山。在建设全域化美丽家园的过程中,我们将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保护,重点要以辽河口生态经济区为主体,带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生态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优化的有机统一,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与此同时,我们将让城市和乡村共同承载现代文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实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本质变化,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面向大海就是树立全域临海的理念,构建以辽东湾新区为龙头、以各县区为龙身、以辽河口生态经济区为龙尾的向海发展新格局。这是盘锦进入全面的转型、全面的向海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我市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72%,城乡二元差距不断缩小,各区域发展比较均衡。立足这一发展现实,盘锦已经到了必须由重点突破,进入到全域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实践证明,没有全域的向海发展就没有盘锦的全面发展。建设全域化美丽家园,就是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破除制约全域统筹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在城乡间有序流动;就是要让辽东湾的龙头昂起来,辽河口的龙尾摆起来,县区的龙身动起来,把短板拉长、让长板更长,实现组团发展、联动推进,共绘一幅“全域盘锦”的美丽画卷。
——傍依河流就是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打造辽河流域城镇带,带动形成全域城镇化新体系,共建辽河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江河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几乎每一座伟大的城市都在大河之畔。我市提出的“全域化美丽家园”奋斗目标,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城乡可持续发展,审时度势的战略决策,是在实现农村小康、人头小康和感受小康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这幅蓝图的背后凝结了全体市民的共同意愿。全域化美丽家园是盘锦人民的选择,是当前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系统工程。我市将要围绕辽河流经的2个城区、10个镇、8个街道、166个村,集中打造河流与村镇相伴的城镇带;同时,将着眼全域,统一规划,完善镇村功能,拓展公共服务体系,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全域化美丽家园,让辽河顺流而下成为盘锦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和盘锦城市不可或缺的符号。
——牵手城市就是着眼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形成五点城市组团发展模式,构建城区、县城、镇村一体化发展体系。当前,以宜居乡村建设为牵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已从实践转化为理念共识,成为盘锦拓展空间、优化结构、提升功能、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我市建设的滨海新盘锦,就是要使全体市民享受现代化城市文明成果,真正实现城市和农村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这就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加快城乡融合进程。一方面,将要着力配套城市基础设施,增强以城带乡能力,构建全域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布局;另一方面,将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链接乡村就是坚持更大范围拓展发展空间,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转换、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十二五”末期,我市扎实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改变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空间布局全域拓展,站上了城乡建设新的历史起点。宜居乡村既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我市将在宜居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把盘锦全域功能做全,把城乡内在质量做优,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增加群众福祉;另一方面,将通过把城乡载体做大,承载更大的经济总量,实现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相适应,推进全面转型。特别是,我们将致力于推动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牢牢树立“全域景区化”“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坚持以景区化理念创建优美环境,以园林化标准扮靓乡村田园,把农村民宿产业、休闲产业等业态发展起来,筑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三,建设多元化幸福驿站,是新起点面向世界发出的合作创业的诚挚邀请。
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幸福生活是人们的共同向往。市第七次党代会前瞻性的提出“建设对话世界、开放包容、和谐合作、向上向善宜居宜业宜游的多元化幸福驿站”,就是致于通过创造多元化供给、满足多元化需求,打造一座具有鲜明城市特征又兼容并蓄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本质上是建设深化改革、深度开放的魅力之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之城。最终目标是建设一个让本地市民和外界人群都有归属感、认同感的国际城市。
——对话世界就是要充分利用盘锦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开放优势,使文化与世界相融、理念与世界接轨、经济与世界对接。对话世界,既是途径,也是目的。我市推进国际化不仅要经济强、百姓富、环境优、人文美,更要能够满足所有来盘锦生活人们的基本需求、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用国际化视野谋划盘锦发展、站在国家平台推动盘锦建设,通过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强化盘锦与“地球村”互联互通,通过突破关键环节改革,拉近盘锦与世界的距离。我市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推进投资和服务两个便利化,不断营造一流的营商发展环境,加速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建设更舒适、更便利、更优美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展示盘锦发展的独特魅力,成为世界人民共同向往的幸福驿站。
——和谐合作就是坚持和谐共处、合作共赢,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多元化幸福驿站必然是适宜创业、适宜发展、充满机遇的地方,真正具有魅力的国际化城市,是“工作”与“生活”完美结合、相互促进的城市。我市推进滨海新盘锦建设,必须集聚大量创新人才和先进发展要素,不断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形成创业的新载体和生活的新平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引领转型发展的能力和资源要素聚合能力,加快推动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实现发展活力多元绽放,让所有想创业、能创业、会创业的各类人才在盘锦携手共创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开放包容就是坚持敞开胸怀、兼容并蓄,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区域开放的门户城市。我市建设开放包容的多元化幸福驿站,不是局限于盘锦的,而是面向国内外的;不是盘锦人自己唱独角戏,而是欢迎各方共同参与。过去5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增长了4.6倍,建成了辽东湾国家级开发区、盘锦港国家一类口岸,成为了三大国际通道节点城市。我们大家完全有理由相信,盘锦开放的步伐一定会越来越快,开放对盘锦的作用一定会越来越大。我们要弘扬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新模式,加深与外部世界的持续互动,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具体工作摆布中,辽东湾新区是龙头,我市将全面激发新区的内生动力,推动开放向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转变,基本形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要求每个县区、经济区,甚至每个乡镇都要有这种开放的格局、包容的胸怀,共同努力把盘锦真正建设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城市。
——向上向善就是坚持多元文化交流汇聚、多元文明和谐共生,打造国际化视野下独具魅力的幸福城市。文明是最好的风景。我市要建设一个国际化城市,离不开异彩纷呈多元文化的支持,离不开向上向善价值观念的支撑。只有是多元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是世界的,才是未来的。我市将致力于打造向上向善的城市核心价值观,构筑盘锦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同时,新一届市委提出,我市更需要认真借鉴世界各国发达城市的有益经验,弘扬盘锦移民文化,让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盘锦能够相互包容、展现精彩。特别是,我们要把观念的转型放在首位,通过干部群众思维观念的转变,激发蕴藏在社会中的创造力,让人民群众在建设滨海新盘锦进程中演绎出无限的精彩,打造每个人心中都认同的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三)选准选对工作的突破口
第一,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盘锦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就不能前进的阶段。如何通过改革来释放活力、推动发展,这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全面深化改革,所谓“改”实际上是一种优化,所谓“革”是一种重建,我们就是要通过优化和重建,使各项制度更好地适应转型发展。在战略上,我们必须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破解制约转型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基本实现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围绕实现投资和服务两个便利化,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切实打造体制机制制高点。
第二,持之以恒地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对外开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快经济建设、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们用国际化标准衡量自己,就会发现与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出路就在扩大开放,就是要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去竞争。全市对外开放大会对扎实做好下一步全市对外开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们必须结合落实即将召开的这次会议精神,加快沿海开发开放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开放推动和加速滨海新盘锦崛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辽东湾是盘锦当前发展的空间、龙头和引擎,也是盘锦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继续举全市之力推进辽东湾新区开发建设,充分用好纳入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机遇,着力发挥国家级开发区作用,推进全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力建设“四个着力”先行区,树立全国新区改革创新新典范,让辽东湾新区在全市对外开放中打头阵。同时,要依托盘锦港优化完善对外开放功能,积极构建多点支撑的开放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与开放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效发挥周边城市机场等基础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第三,坚持不懈地推动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创新发展”基础,形成了小巨人、楼宇经济和全民创业的大好形势,辽东湾创新创业中心、大连理工产学研体系等都已有星火燎原之势,只要我们将创新创业的政策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创新就会成为我们“十四五”乃至更长远时期的发展动力。我们必须统筹推进科技、产业、企业、市场、产品、业态、管理等方面创新,以创新带动创业、创业推动创新,使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实现发展动力顺畅转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着力完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营造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布局,构建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产业创新中心。
第四,毫不动摇地加强生态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盘锦最大的资源是生态环境,未来盘锦最大的优势还是生态环境,盘锦人民最大的幸福也在于生态环境。全市上下都要坚持这一理念,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发展。我们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切实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划定并严守湿地保护红线,构筑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系统修复恢复水平,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加快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
市第七次党代会还提出要突出项目支撑。我们必须狠抓项目建设,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着力建设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制造强市,推动兵器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建成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工程,打造全国行业信息盘锦版。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水平,打造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力争取获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全面完成服务业发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全面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
(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对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系统的安排部署。我们必须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实现全面转型、促进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筑牢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持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一起抓,教育、管理、监督、问责一起用,组织、干部、党员和党内生活一起安排,持续抓好巡视整改、整治“四风”和违反八项规定问题、辽宁拉票贿选案警示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重点工作,推动管党治党走向严紧硬,切实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我们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认真落实好干部“20字标准”“忠诚干净担当”“三严三实”“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要求,把转型发展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认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切实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鼓励那些想作为、敢作为的干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
同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也必须推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转变,增强专业思维、提高专业素养、运用专业方法,自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作决策办事情。特别是各县区主要领导要强化三个方面业务知识学习,必须懂得财政业务,金融知识,土地知识。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让群众更多地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让党员干部受到警醒和教育。
三、全面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工作部署
(一)明确农村经济发展第一要务
发展是第一要务,高科书记在多个场合都讲过。盘锦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一个良好局面,主要得益于我市坚持不懈地抓发展,否则,就不会有今天投资和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新一届市委从“抓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抓发展要体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中,抓发展一定要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抓发展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力”四个方面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保持抓发展的定力。那么,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是什么?是“十三五”期末,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现在国家还没有制定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国家农业部为了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准确评价示范区建设水平,制定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指标基本实现与全面实现现代化目标值确定依据》。我们在2015年初根据该依据,设计了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该体系6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24项三级指标,每项指标参照国家标准设定了基本实现和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涵盖了农业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对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这样描述的:“以现代物质装备为基础,基本实现农业水利化和机械化。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基本实现农业集约化、可持续化、信息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区域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产业化。创新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更高,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产品精品化、功能多元化、营销现代化。以新型农民为根本,基本实现劳动者知识化、智能化。”围绕这个目标,大家要找到工作的着力点,积极主动的立足于农村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善学习、勤思考、多实践。
(二)厘清农业发展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盘锦市委、市政府立足于“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这一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始终把盘锦农业放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大格局中进行审视谋划,使盘锦农业取得长足发展,率先在全市站上了可以发挥综合优势的新起点,开启了盘锦农业引领全面转型发展的新境界。“十二五”中后期,市农委委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强了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2015年初,站在全市转型发展全局,代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盘委发〔2015〕4号),确立了“十三五”期末,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导向,充分体现了农业农村工作的新谋略。2016年初,聚焦落实“四个着力”总要求,引导农业有序释放积累的综合优势,代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引领全面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盘委发〔2016〕9号),把农业现代化定位为全市“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快变量,充分展现了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担当。在市第七次党代会上,新一届市委准确把握农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充分采纳了市农委提出的“走内涵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修改建议。至此,全市形成了“十三五”期间农业工作政策体系的主体框架。
(三)坚定农业引领发展自信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从国家农情来看,农业仍然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从我市农情来看,盘锦农业历经32年的长足发展,在全国农业发展格局中已占有一席之地,农业现代化可以成为“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快变量,引领我市实现全面转型发展。主要体现在:
“十二五”期末,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总产量保持“十二连增”,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出口食品农产品(河蟹)质量安全示范区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等多项工作站上了国家发展平台。农民收入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国标线以下贫困人口实现动态为零。中储粮、汇福粮油等一批重大农业项目的开工建设,认养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为全市向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农村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国有农场体制改革、镇村管理体系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成果不断显现。农村社会呈现新气象,宜居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四)找准农业农村工作的突破口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围绕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用国际化视野”“站在国家平台”谋划推动盘锦建设发展的工作总要求,站在全市转型发展全局,突出项目支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在结构调整、方式转变、改革深化等三个方面协同联动,全面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内涵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农业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第一,五个国家平台项目。
——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按照《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的要求,统筹考虑盘锦特色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围绕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试点工作,着力解决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难题,着力构建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模式。2017年底完成确定创建工作。
——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设施建设逐步全覆盖。提高耕地质量,扩大机深松整地和保护性耕作面积。完善灌区建筑物配套改造,大力开展节水改造、节水增粮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实现设施农业、水旱田生产全程机械化。2018年完成申报工作,争取整市进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行列。
——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力以赴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和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重点开展好优势农产品质量追溯整体推进(盘锦垦区)国家试点。加强市、区(县)、镇(涉农街道)、村(社区)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到2018年进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行列。
——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树立大农业理念,坚持“基在农业、利在农村、惠在农民”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原则,引导农业向多领域、多维度推进。2017年按照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大洼区、盘山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区)建设,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加工流通企业“三大主体”,坚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三链重构”,依托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农业园区“三大载体”,集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要素,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等多种产业形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为农业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空间和潜力。
——推进大洼区深化农垦改革专项国家试点工作。按照组建区域性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组建专业化农业产业公司、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担保试点、改组组建农垦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4项试点任务要求,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农垦发展活力;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强化政策支持为保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垦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先行先试,为全面深化农垦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第二,三个行动。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服务改造搞活传统农业,推广一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将农业信息化贯穿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数据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到2018年,互联网与“三农”的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基本实现。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大幅提升农产品和休闲农业的电子商务水平。
——实施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提高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加强香型、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研发。加快碱地柿子等蔬菜新品种的研究,加快蔬菜品种的换代升级。改良优化河蟹等水产种质,加快辽河刀鲚、梭鱼等两合水系列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以国家相关科技、推广和培训项目为支撑,联合企业、推广培训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方力量,建立科技创新联合体,以县域(涉农区)为实施单元,开展定向合作、定向攻关、定向集成,创建节本降耗、绿色增产、提质增效和循环利用等技术模式,提高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
——实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行动。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2017年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支持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农民土地,鼓励农民在自愿前提下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形成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让农民更多参与和分享。开展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场创建工作。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多种经营,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发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机承包作业等服务。
第三,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树立系统性思维,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做好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农村社会治理制度等5大领域农村综合改革的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抓住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继续搞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2017年完善盘山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搭建大洼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全面增强农村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
第四,全面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一)全面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产业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有机统一,重点解决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和农产品供给效率问题,是现代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显著标志。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是要通过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发挥各地资源比较优势,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我委要推进的重点工作有:
——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做好中储粮、汇福粮油、光明农贸市场等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全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打造辽东湾国际先进的粮食储运交易平台,开展中储粮电子交易平台项目论证。重点培育加工型、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5家。
——深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蔬菜、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建设设施蔬菜10000亩,制定并出台《关于促进全市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大力发展认养农业、休闲农业。继续面向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大认养,全市发展认养农业面积达到30万亩。依托盘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年内打造休闲农业园区、农业采摘园、休闲农庄10家、农家乐20家。
——继续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模式。重点发展认养农业、特色种养业、休闲观光农业、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示范村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占全村农业总收入70%以上的示范村达到20个。
——加强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出口示范区,打造全省开放型农业前沿阵地,示范区出口额力争达到1700万美元。
(二)全面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先进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的有机结合,重点解决农业的发展动力和生产效率问题,是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要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转变农业要素投入方式,推进农业发展从拼资源、拼消耗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2017年,我委要推进的重点工作有: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三品”认证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占全市耕地果园面积的79%。同时加强对“三品”有效认证企业的监管,确保认证产品质量。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抓好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项目,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7万亩,统防统治40万亩。继续与农机部门密切配合,加大秸杆还田、机械施肥力度,全市实施秸秆还田6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增长控制在0.8%以内,农药使用量增长率控制在0.5%以内。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高效立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稳定在45万亩。
——抓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北大荒粮食物流项目建设,完成新建平房仓7栋新增仓容20万吨。积抓好市粮库智能粮库建设工作,逐步实现粮食企业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做好全市“危仓老库”及军供网点的维修改造项目申报工作,进一步改善和提升粮食仓储设施功能。
——大力发展现代种业。选择适宜盘锦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水稻新品种15-20个进行展示、试验,筛选出各种形状优的10个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继续抓好北方粳稻育种创新基地建设,加快水稻新品种选育,推动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引进蔬菜新品种1个。
——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实验。开展水稻直播实验研究,探索适合盘锦地区的水稻直播技术规范,为今后推广水稻直播技术,实现水稻种植节本增效提供技术保障。开展秸秆腐熟还田实验,有效提高秸秆还田效率,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减少化肥施用量。开展生物防治实验,采用赤眼蜂防治二化螟,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实验推广面积3万亩以上。
(三)全面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方式、服务模式的有机组合,重点是解决“谁来种地”和经营效益问题,是现代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显著标志。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就是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培育规模化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2017年,我委要推进的重点工作有:
——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一批影响力较大、管理高效、经营适度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个。
——改造升级农产品田头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统一镇泥鳅鱼批发市场(水产),大洼县宏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水产),鑫叶蔬菜田头批发市场等农产品田头批发市场8家。
——做好民生工作。继续抓好农垦危房改造工作。计划申报763户农垦危房改造计划。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全市“惠农贷”贷款推荐目标为10亿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人以上。
第五,全面加强机关党建工作。
围绕市第七次党代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要求,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引领全面转型发展为核心,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以党建工作保证业务工作方向,以业务工作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着力推动全委党员领导干部,在转型发展实践中增强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四个坚持”。始终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紧扣市委在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来安排党建工作,在指导思想上紧贴中心工作,推进“坚持把工作思路转化为具体任务抓落实”;在党建活动上服务中心工作,推进“坚持以项目化方式抓落实”;在考核评价上突出中心工作,推进“坚持站上国家平台上抓落实”;在协调解决问题上指导工作,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工作不断向前。
——全力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积极实践“四个始终”。持续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把挺纪在前、实践“四种形态”作为工作路径,强力推动“两个责任”落到实处,以严明党的纪律规矩为核心,始终坚持不忘初心,保持定力,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零容忍正风肃纪为重点,始终立足实际,创造性的完成市第七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强化监督检查,坚持问题导向,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加快农业引领全面转型发展,始终跟上时代步伐;全力压实主体责任,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坚持艰苦奋斗。
——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持续强化“四种意识”。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推进,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位。点,就是抓住党建五项责任制度考核这个关键点,落实党建责任;线,就是把握《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两条标准线,推动制度落实;面,就是深入基层一线,为基层党建解决实际困难这个基本面,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每名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本职工作放到辽宁振兴、盘锦转型大局中去思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以实际行动,主动全面地向党中央看齐,向省市委看齐,向委党组看齐。
同志们,滨海新盘锦的崭新征程已在路上,我们要坚定打造实力之城、魅力之城、活力之城和幸福之城的信心和决心。按照新一届市委的新部署新要求,走出独具“盘锦特色”的内涵式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建设更具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滨海新盘锦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全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近期工作要点
下一篇: 盘锦市农委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积极探索学与做转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