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要闻 >动态要闻

水鸟友好型水稻(稻渔共养)耕作技术培训班正式开班

依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迁飞保护网络项目预期目标要求,以减缓传统农业生产对迁徙候鸟影响为原则,以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为出发点,为了实现保护区周边社区可持续生计,实现迁徙水鸟保护与保护区周边农户经济改善双赢的目的,7月16日,水鸟友好型水稻耕作技术培训班在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正式开班。

UNDP-GEF迁飞保护网络项目办经理郝志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段后浪博士、盘锦市林湿局副局长张海来、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东、盘锦光合水产技术培训学校副校长孙忠正出席活动。

     来自全市各区150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东在开班仪式上致辞,代表光合全体员工向出席本次开班仪式的领导嘉宾及学员表示欢迎。公司高度重视本次培训,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公司的科研力量和自然资源,力争为水鸟友好型水稻耕作模式的推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让学员们拥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今天来参加培训的学员们,都将成为水鸟友好型水稻耕作模式推广行动的火种,相信大家在这次培训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增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应用更高效、更生态、更可持续的水稻耕作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人鸟冲突,实现农业和环保双丰收的目标。

盘锦市林湿局副局长张海来在开班动员中强调,在试点区域开展辽河口水鸟友好型水稻(稻渔共养)耕作技术研发,找到平衡水稻耕作和水鸟保护的典型模式,为区域解决湿地保护与农业生产突出矛盾贡献力量。

希望通过这次培训,将一年多试点的成果与大家分享,也让大家对传统水稻田耕作模式带来的生产效益低、水鸟及栖息地受损等问题,找到水稻田耕作和水鸟保护可持续发展技术模式,从而实现双赢,并能够在其他区域实施技术推广,实现人鸟协调和可持续双赢的发展思路。

UNDP-GEF迁飞保护网络项目办经理郝志明介绍项目情况。水鸟友好型水稻(稻渔共养)耕作技术项目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中国候鸟保护网络建设项目。辽宁辽河口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是濒危物种黑嘴鸥在国内最大的繁殖地。

项目将借鉴国际上候鸟保护、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通过在国家和示范点层面推动中国东部水鸟迁徙路线湿地保护网络的构建,建立综合保护管理体系,开展东部水鸟迁飞路线上多个湿地的长期联合监测,探索示范有益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模式,增强跨部门、跨地区、不同利益相关方对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认同,最终实现增强中国东部水鸟迁徙路线重要湿地综合管理、保障地区生态安全、维护“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区”湿地生态完整性的目标。

此次培训班为期2天,分为理论培训和实地观摩两部分,将围绕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基础知识、水鸟友好型水稻(稻渔共养)耕作技术、辽河口候鸟栖息地观摩以及跟踪服务等方面进行开展。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的公示
下一篇: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始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