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会开到天黑,农业农村部呼应民生出实招
- 发布日期:2024-11-19
- 浏览次数:1
11月18日下午,农业农村部连着召开部党组会议、部常务会议。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主持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农业农村领域有关民生工作。民生冷暖,尤其是乡亲们的事,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在湖北考察调研时强调“不能忘了农民这一头,要让农民得到实惠”,对富民产业、县域经济、农村“一老一小”等提出重要要求。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农业农村部两个会信息量很大,有很多务实的举措,而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民生”——围绕农民生产生活上的诉求,拿出管用的机制,找准工作的切口。一个机制,就是农业农村领域民生呼应工作机制。过去一说到“农民”,往往是指在农村种地的人,现在则不然。2023年,我国作为“农业劳动者”的农民不到1.7亿人,作为“农村常住人口”的农民不足4.8亿人,而“农村户籍人口”还有7亿多人。具体到这7亿多人里,有2亿左右过着“城乡两栖”的生活。农民的内涵越来越多样,诉求也更加多元。怎样解决好大家的问题,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民生呼应工作机制有重要作用。
会议提出,构建“部级总揽、广集民声、快速回应、跟踪督办”的工作体系。总揽、广泛、快速、收集、回应、督办,从这些关键词里可以看出,这套体系瞄准“三农”工作全流程和各方面问题,努力要成为农民解决问题的窗口、农业农村系统为民办事的平台、检验乡村振兴实效的标尺。不仅如此,会议还立足当前和长远,明确了一些具体要求——“充分发挥线上渠道作用”“简化反映程序”,工作要做,但始终要落实为基层减负的要求,成为基层干部工作的助力;“对收集的民生诉求进行筛选归纳”“挖掘共性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重,不仅认真倾听回应农民群众的诉求,还以此来检视工作,并体现在更大范围内的惠民政策上,进一步提升“三农”工作的实效。回应好农民的民生诉求,需要瞄准小切口问题,办好农民可感可及的实事。农业农村部在会上逐项部署。发展富民产业,要“因地制宜”“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确保产得优、卖得好”。这当中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产业自身要发展得好,需要遵循市场规律、立足地方实际,找准产业的定位;发展中还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有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水平。另一个则是要能够带动农民,让农民更多分享现代农业的收益,搭上这一趟时代的快车。对此会议也作出部署,要求“开展‘小田并大田’等工作,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还要求“强化农事综合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主要指的是适度规模经营的两种路径。一类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让“小田并大田”,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下指标、定任务,更不能强行推动土地连片。另一类也可以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权属不变,在生产经营上连成片、形成规模,也就是这片地“由我经营”。这个“我”,可以是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型农业企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目前他们已经服务了9100多万户小农户,让他们轻松地参与到现代农业中来。对标全面现代化的要求,这项服务下一步还要“强化”。
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此次农业农村部研究部署的两方面工作,就体现出农业的可为空间之大。一方面是前沿科技和原始创新。此次会上提出,“大力发展生物育种、农业微生物等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今年备受关注,农业当中也有这样的生产力,比如这次提出的生物育种和农业微生物。有科学家这样判断,微生物将是决定未来50年甚至100年农业科技的变革力量。在这些领域,我们就是要求新,突破极限去攀登科研的顶峰,争取率先取得原创性重大突破。另一方面是新技术新模式在传统农业中的应用。中国的农业要能切实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让种粮农民有钱赚。发展方式也不一定多么高大上,符合乡土民情,切实管用就好。比如节水农业,要“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管理等措施”“加快推广应用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再比如养殖业节粮降本增效,要“加大力度推广低蛋白多元化精准饲料配方技术”“积极拓展饲草料供给来源”。方法都不困难,经过技术人员推广和指导,普通农民也能干,但解决的都是现实的难点,提的也都是能实践的办法。
会上还将“一老一小”作为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重点来部署,也是精准把握当前乡村人口结构变化,“小切口、大文章”工作路径的体现。一些措施,包括“持续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增加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也扣住了农村“一老一小”的需求所在。从推动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到把切口和抓手讲清楚说明白,再到清单化闭环化的工作方法,农业农村部同一天的两个会彰显了解决好农民诉求的决心,提出了不少真招实招,下一步成效值得期待。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上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