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要闻 >动态要闻

豇豆农药残留攻坚治理指导手册  


一、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协调应用健康栽培、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实现豇豆病虫害有效防控,减药控残

二、防控对象

豇豆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轮纹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等;主要害虫有斑潜蝇、蓟马、蚜虫、粉虱类、豇豆荚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螨类等。

三、防控措施

(一)加强监测和早期防控

通过悬挂黄板,监测和防控斑潜蝇、蚜虫、粉虱类等;通过悬挂蓝板,监测和防控蓟马;通过安装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和防控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豇豆荚螟等;加强病害田间调查,监测病害发生动态。

(二)健康栽培

一是选用抗(耐)性品种。选用商品性好、适合当地栽培条件、对栽培季节易发病虫害有较好抗(耐)性的品种。

二是实施轮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与不易感染同类病害的蔬菜或其他作物轮作倒茬。

三是清洁田园。采收后及时清理残株、败叶、杂草,集中深埋或堆沤处理。

四是深翻晒垡。播种前,深翻土壤30厘米,晒垡57天。

五是科学施肥。结合深耕,施足基肥,施用充分腐熟农家肥、有机肥和菌肥等,适量施用平衡肥,合理追肥。

六是控温控湿,通风透光。设施栽培豇豆,植株生长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030℃,高于30℃应及时放风,降温排湿,田间最大持水量60%7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夜间温度不低于15℃开花结荚期白天棚室温度控制在2528℃,应适当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和田间持水量。

(三)高温闷棚消毒

保护地栽培利用夏季高温休闲时间,将粉碎的稻草或玉米秸秆500千克/亩,腐熟或未腐熟的农家肥58立方米/亩,氰氨化钙5060千克/亩,均匀撒施在棚室内的土壤表面,深翻2535厘米,旋耕12次,平整土地后覆膜,膜下灌水,浇透,同时密闭棚室,保持高温闷棚2030天,处理结束后揭膜晾晒710天,使用微生物菌剂处理后即可种植。

(四)生物防治

1.施用微生物制剂。对于连作土壤,可在播种或定植前使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进行土壤处理;防治根结线虫病,选用厚孢轮枝菌颗粒剂、淡紫拟青霉进行土壤处理或者穴施,或杀线虫芽孢杆菌进行穴施或者撒施,或苏云金杆菌随水冲施或灌根,或蜡质芽孢杆菌灌根;防治蚜虫、蓟马和粉虱类害虫,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微生物药剂;防治甜菜夜蛾,可选用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防治;防治豇豆荚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等。

2.利用天敌。初见害虫时释放天敌,利用寄生蜂防治斑潜蝇,利用食蚜瘿蚊、瓢虫、蚜茧蜂等防治蚜虫,利用赤眼蜂防治豇豆荚螟,利用小花蝽、捕食螨(胡瓜新小绥螨或智利小植绥螨)等防治蓟马,利用草蛉、丽蚜小蜂等防治粉虱类害虫,利用草蛉、蠋蝽等防治夜蛾类等鳞翅目害虫,利用捕食螨防治螨类害虫。

(五)理化诱控

保护地栽培可在棚室门口和通风口安装4060目防虫网,通过理化诱控技术(色诱、性诱、食诱)诱杀斑潜蝇、蓟马、蚜虫、豇豆荚螟、粉虱类、夜蛾类等害虫,覆盖黑色或银黑双色地膜,银色朝上趋避蓟马、蚜虫等。

(六)科学用药

采收期优先使用天敌或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采用化学防治安全间隔期须达到相应农药的要求。对于没有登记的化学药剂的病虫害种类防控,建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1.预防根结线虫病可在播种前(至30天)进行土壤熏蒸处理。作业地块施药前浇透水,保湿34天后,在土壤湿度70%左右时将土壤熏蒸颗粒剂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并立即旋耕,将熏蒸剂均匀混入20厘米左右的土层中,然后覆盖厚度0.03毫米以上原生聚乙烯塑料膜,密1520天后揭膜、翻耕,散气1015后再进行播种。

2.防治锈病。可选用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50%·锰锌可湿性粉剂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等。

3.防治白粉病。可选用0.4%蛇床子素可溶性液剂0.3%苦参碱水剂等。

4.防治炭疽病。可选用325/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3%·肟菌酯悬浮剂等。

5.防治斑潜蝇。可选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虱螨脲·溴氰虫酰胺悬浮剂、60/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等。

6.防治蓟马。可选用600/吡虫啉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等。

7.防治蚜虫。可选用50/升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5%苦参碱可溶液剂等。

8.防治豆荚螟。可选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30%茚虫威水分散粒剂等。

9.防治螨类。可选用43%联苯肼酯悬浮剂等。

10.防治夜蛾类。可选用1%苦皮藤素水乳剂、300亿PIB/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30亿PIB/毫升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等。

附件2

韭菜农药残留攻坚治理指导手册

一、防控策略

贯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通过协调应用健康栽培、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实现韭菜病虫害有效防控,减药控残。

二、防控对象

韭菜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疫病、白粉病等;韭菜主要害虫有迟眼蕈蚊(韭蛆)、葱须鳞蛾、蚜虫、蓟马、蝼蛄、蛴螬等。

三、防控措施

(一)加强监测和早期防控

通过悬挂黄板,监测和防控蚜虫;通过悬挂蓝板,监测和防控蓟马;通过悬挂黑色诱虫板并安装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和防控韭蛆成虫;加强病害人工田间调查,监测其他病害发生动态。

(二)健康栽培

一是选用抗(耐)性品种。选用商品性好、适合当地栽培条件、对当地易发病虫害有较好抗(耐)性的品种。

二是实施轮作。不应与葱、蒜等百合科植物重茬,宜水旱轮作,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与不易感染同类病害的蔬菜或其他作物(如水稻、玉米、豇豆、花生、辣椒等)作物轮作。

三是清洁田园。采收后及时清理残株、败叶,集中深埋或堆沤处理。

四是合理晾根和灌溉。保护地栽培在冬季扣棚前结合浅耕松土晾根,再浇灌510cm的封冻水;露地栽培在春季土壤解冻但韭菜未萌发时结合浅耕松土露出鳞茎晾晒7天。

五是科学施肥。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宜施用商品有机肥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六是控温控湿,通风透光。保护地韭菜通风量应根据韭菜长势和棚外温度而定,刚收割或棚外温度较低时,减少放风量,露地韭菜应注意排涝;韭菜生长适温1224℃,收割前35天,降低23℃,夜温不低于1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三)高温闷棚消毒

保护地栽培可利用夏季高温休闲时间,将粉碎的稻草或玉米秸秆500千克/亩,腐熟或未腐熟的农家肥58立方米/亩,氰氨化钙5060千克/亩,均匀撒施在棚室内的土壤表面,深翻2535厘米,旋耕12次,平整土地后覆膜,膜下灌水浇透,密闭棚室,保持高温闷棚2030天,处理结束后揭膜晾晒710天,使用微生物菌剂处理后种植。

(四)生物防治

1.施用微生物制剂。预防土传病害,可在播种或定植前使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进行土壤处理;扣棚后,喷施芽孢杆菌或木霉菌防治灰霉病;防治蚜虫、蓟马和迟眼蕈蚊,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微生物菌剂。

2.利用天敌。初见害虫时释放天敌,利用食蚜瘿蚊、瓢虫、蚜茧蜂等防治蚜虫,利用小花蝽、捕食螨等防治蓟马,利用草蛉、蠋蝽等防治葱须鳞蛾等鳞翅目害虫,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迟眼蕈蚊。

(五)理化诱控

保护地栽培可在棚室门口和通风口安装40目~60目防虫网,棚室内设置黑光灯或杀虫灯诱杀迟眼蕈蚊成虫;连片种植的露地韭菜,在田间架设杀虫灯开灯诱杀葱须鳞蛾等鳞翅目害虫和鞘翅目害虫。

(六)科学用药

采收期优先使用天敌或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采用化学防治安全间隔期须达到相应农药的要求。对于没有登记的化学药剂的病虫害种类防控,建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1.定植或播种前的病虫防治。一是利用药土法。上茬韭菜收割后第二天,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g300g,或50g/L氟啶脲乳油200ml300ml,兑细沙30kg搅拌均匀,顺垄沟撒施于土表,随后顺垄浇水,确保药剂渗入到韭菜鳞茎部(约5cm)以下。二是利用灌根法。发现韭菜叶尖发黄、植株零星倒伏时,扒开韭菜假茎附近表土,用卸去喷片的喷雾器将药液对准韭菜根部及根围土壤进行喷淋,喷喷药淋至土壤湿润覆土;也可随灌溉水施药。

2.防治灰霉病。可选用40%嘧霉胺悬浮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等药剂。

3.防治疫病。可选用100/氰霜唑悬浮剂。

4.防治迟眼蕈蚊。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5.防治蓟马。可选用0.5%苦参碱水剂5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药剂。

6.葱须鳞蛾。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微乳剂等药剂。

7.防治蚜虫。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5%苦参碱可溶液剂等药剂。

附件3

芹菜农药残留攻坚治理指导手册

一、防控策略

贯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通过协调应用健康栽培、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实现芹菜病虫害有效防控,减药控残。

二、防控对象

芹菜主要病害有斑枯病、叶斑病、根结线虫病、软腐病、枯萎病、菌核病等;芹菜主要害虫有斑潜蝇、蚜虫、甜菜夜蛾等。

三、防控措施

(一)加强监测

通过悬挂黄板,监测蚜虫、斑潜蝇等;通过悬挂蓝板,监测蓟马;通过安装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甜菜夜蛾;通过人工调查,监测其他病害。

(二)健康栽培

一是选用抗(耐)性品种。选用商品性好、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耐)性品种。

二是实施轮作。不应与香菜、胡萝卜等伞形科蔬菜重茬,可与水稻、玉米等作物轮作。

三是清洁田园。采收后及时清理残株、败叶,集中深埋或堆沤处理。

四是翻耕晒垡。播种前,深翻土壤30厘米,晒垡57 天。

五是科学施肥。结合深耕,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宜施用饼肥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六是控温控湿,通风透光。保护地芹菜,白天棚室温度宜控制在 15 20℃ 高于25℃应及时放风,降温降湿,相对湿度控制在50%~ 60%。夜间温度不低于10℃ 相对湿度不高于80%。

(三)高温闷棚消毒

利用夏季高温休闲时间,将粉碎的稻草或玉米秸秆500 千克/亩,猪粪、牛粪等未腐熟的有机肥45 立方米/亩,氰氨化钙5060千克/ 亩,均匀铺撒在棚室内的土壤表面。然后用旋耕机深翻地2540 厘米,起垄后覆膜浇水,同时封闭棚膜。保持高温闷棚2030 天,处理结束后揭膜,旋耕土壤晾晒710 天,使用微生物菌剂处理后即可种植。

(四)生物防治

1.施用微生物制剂。预防土传病害,可在播种或定植前使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进行土壤处理;防治根结线虫病,选用厚孢轮枝菌颗粒剂、淡紫拟青霉进行土壤处理或者穴施,或杀线虫芽孢杆菌进行穴施或者撒施,或苏云金杆菌随水冲施或灌根,或蜡质芽孢杆菌灌根;防治蚜虫,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微生物药剂;防治甜菜夜蛾,可选用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防治。

2.利用天敌。初见害虫时释放天敌,利用食蚜瘿蚊、瓢虫、蚜茧蜂等防治蚜虫,利用小花蝽、捕食螨等防治蓟马,利用草蛉、蠋蝽等防治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

(五)理化诱控

在棚室门口和通风口安装4060 目防虫网,安装甜菜夜蛾性诱剂和诱捕器诱杀成虫。

(六)科学用药

1.预防根结线虫病、软腐病、枯萎病、菌核病等土传病害。可在播种前(至少30天)进行土壤熏蒸处理。作业地块施药前浇透水,保湿34 天后,在土壤湿度70%左右时将土壤熏蒸颗粒剂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并立即旋耕混匀,深度20 厘米以上为宜。混土后覆盖厚度0 .03毫米以上原生聚乙烯塑料膜,密闭1520 天后揭膜、翻耕,散气 1015 天 后再进行播种。

2.防治斑枯病。可选用25%咪鲜胺乳油、10%(或30%、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 剂等药剂。

3.防治叶斑病。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升丙环唑乳油、430/升戊唑醇悬浮剂、25%(或30%)吡唑醚菌酯悬浮液。

4.防治蚜虫。可选用1.5%苦参碱可溶液剂、25%(或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或20%、2550%、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或 10%)啶虫脒乳油、10%呋虫胺·溴氰菊酯悬浮液、30%(或 15%)螺虫乙酯·溴氰菊酯悬浮液、15%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悬浮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0/升噻虫胺·溴氰菊酯悬浮剂、15%氯氟·呋虫胺 微囊悬浮-悬浮剂等药剂。

5.防治甜菜夜蛾。可选用1%苦皮藤素水乳剂等药剂。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盘锦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农业机械执法大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下一篇: 扎实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